总第127期 2015年
何厚庆:中曼一队的当家人
       中曼一队是去年新整合的队伍。自去年五月份以来,他们在队长何厚庆带领下,上下一心,攻坚克难,不仅摘掉了落后的帽子,还创出中曼钻井长庆项目进尺第一的业绩,被评为集团“2014年先进集体”,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何厚庆是2015年5月到一队担任平台经理的。当时的一队是一支重新整合的队伍,原来的老员工由于种种原因只剩下六七人,其他人员都是从别的队上调剂过来或者新招进来的,人员组成复杂,人心涣散,士气不高。
       为了尽快改善落后局面,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何厚庆决定先从提速上做文章,找出影响钻速的原因。同时利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整顿队伍,提高凝聚力,增强战斗力。
       一队所在的罗141区块地下从780米到1550米之间为砾岩层段,这种石头比较硬,钻头可钻性差,钻压大了容易把钻头磨报废,必须小钻压慢慢穿过洛河段。
       如果没有砾岩段,一个班可钻进500米,而这种地层只能钻进250 米,少了一半进尺不说,还要比其它区块多起两趟钻。由于这种原因,打一口井往往要比其它区块多用两天时间。
       常规井利润低,要想创效只有提速,这也是公司的策略,而长庆七厂给每口井下达的定额为10.2--10.6天。
       何厚庆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果断调整了钻压,在砾岩层段采用6刀翼PDC钻头,节约了钻进时间,比同区块其它井队少了两趟起下钻时间。没改进前的第一口井用时15天,改进后的第一口井只用了8天时间。这一明显的变化,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也让观望中的很多人对何厚庆产生了信任。
       何厚庆还看到,原来打每口井用时过长,还有个原因,就是处理工农关系耽误了一些时间。由于该区块工农关系比其它区块复杂,不仅搬家受阻,所有工程车、进料车,只要进场地都会被拦,为了缩短非生产时间,减少因处理受阻产生的费用,何厚庆除了提前联系、安排车辆进队,每次都是亲自出面接送,协调关系。有时因路上多次受阻,早晨出去,大半夜才回来,整整一天的时间耗在外面,一户户、一拨拨做工作,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回来后嗓子干得像着了火,说不出话来。通过软磨硬泡和一些“小计策”,很快,何厚庆和当地几个“知名人物”打成了哥们,减少了处理受阻的过程和时间。
       成本管理也是井队增效的重要一环,为了尽量压缩原材料支出,杜绝浪费,何厚庆采取让各大班控制成本的办法,结余有奖,超额处罚,提高节约意识,强化责任心。
       为提速提效,调动员工积极性,他规定二开后一个班进尺如果能超500米,奖励100元。
       今年44岁的何厚庆是2002年来中曼公司的。之前在胜利油田做过多年协议工。来中曼后他从场地工做起,外钳、内钳、副司钻、司钻、副队长,一步步干上来,2010年到18队干队长,2013年5月到项目干副经理,2014年5月又临危受命到一队干队长,可以说有着丰富的井队管理经验。
       生产上的问题理顺后,何厚庆开始整顿队伍。他觉得导致人心涣散的原因,一是大家看不到希望,由于效率低,问题频现,井队没利润,大家风里雨里一年干下来挣不到钱。通过以上措施,速度提上来了,成本降下来了,井队见到了效益,大家干劲也就上来了。再就是,要想让员工有干劲,团队有凝聚力,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甘当表率。于是他从自身做起,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身先士卒;各大班也要带好头,不仅工作要做好,还要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如果在班组起不到带头作用,不能让员工服气,立马换人。同时,他还注重抓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以典型带动和警醒大家。
       他发现,有一个员工平时工作吊儿郎当,不但不思进取,还说些风凉话,影响很坏。他就在会上指出这种现象,要求对照检查,并进行了不点名地批评,限令一个月改正,否则除名。一个月后那个员工依然故我,觉得自己是老员工,你也不敢把我怎么样?何厚庆觉就召集几个大班开了个简短会议,统一了思想,将其交公司另行安排。
       工作上对事不对人,衡量一个员工的标准只看工作能力。一个井架工由于性格柔弱,没有领导方法,在班组发挥不了带动作用,何厚庆就调整他做了内钳。
       能够以身作则,知人善任,敢于管理,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使一队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何厚庆的带动下,一年来,一队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都发生了根本转变,去年,在公司长庆项目部所有作业队中,一队的钻井进尺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集团评为“先进集体”。(记者 冯新华)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