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12期 2014年
延气项目部全力以赴为井队保驾护航
      钻井公司延气项目部负责二个钻井队日常生产的组织协调和安全管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市场开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面协调好井队与甲方、井队与地方老百姓的关系,杜绝人为的组织停工,带领全体职工,发扬中曼人能吃苦、能战斗的顽强作风,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半年动用两部50D钻机,开钻3口,交井4口,平均井深3500米,累计进尺18000米,井身质量、固井质量合格率100﹪,安全生产无事故,树立了良好的中曼形象,赢得了甲方信任,在斯伦贝谢钻井市场站稳了脚跟。
      一是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确保工作扎实高效。延气项目部仅有管理人员6人,并且都身兼数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但他们团结合作,分工不分家,工作相互配合。首先从自身建设抓起,制定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延气项目管理制度》、《延气项目员工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其次,提倡“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的团队观念,大力提倡“五要五不要”优秀员工守则:要服务一线,不要形式主义;要认真负责,不要敷衍了事;要注重调研,不要揣摩猜测;要密切配合,不要本位主义;要办事公道,不要丧失原则。遇事汇报,共同商讨,发扬民主,正确决策。其三,发挥项目部职能,积极配合井队抓管理、保生产。延气项目部坚持不定期的上井检查,督导落实“抓三基、达三标”的规范管理,检查放喷演习井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设备要害部位的安全运行情况,狠抓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每口井完井后,还要对钻井HSE“两书一表”的实施情况进行考评,奖惩分明,进一步提升了钻井队HSE管理水平。
      17队施工的YB361井,是钻井公司在斯伦贝谢工区的第一口水平井,位于子长县的一座山头上,搬迁距离75公里,宿舍、井场涉及两个区县4个村庄,工农关系复杂、搬迁道路曲折,给搬迁带来了诸多困难,公司领导也特别重视。为了保障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部反复与地方政府协商,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17队的将士们克服困难,连续奋战,在项目部的通力协作下,历时两天,顺利完成无拦路、无事故、零障碍的长途搬迁。
      二是身体力行,全力为井队排忧解难。项目部的设立就是为了急井队所急,全力保生产。17队在YB361井施工中,泥浆坑严重塌方,影响到钻井生产,项目部得知信息后,连夜准备物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和井队职工一同,积极投入到抢险施救中去。在17队网电设备上山时,因种种原因需要在山下倒设备,为了不影响井队生产,项目部没用动用井队一兵一卒,全员出动,大家人抬肩扛,直到设备倒车工作完成。在YB460-D04井施工中途,泥浆池旁山体发生塌方,部分土方掩埋了泥浆坑,严重影响到生产。项目部得到汇报后,及时向甲方汇报沟通,并反复与甲方协商,征得甲方同意付费,果断扩挖处理,即没有造成环境污染,也没有影响生产进度,还没有花公司一分钱,可谓是“三全其美,一举多得”。
      延气项目部虽然负责二个井队的生产,但公司其他井队有难,他们也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新组建的中曼15队,多方努力,历尽磨难,终于经过甲方验收,达到开钻水平,但没想到电动转盘出现严重故障,导致无法顺利开钻。公司领导心急如焚,安排延气项目部将在17队调试网电的厂家电工送到15队。15队远在300多公里以外的内蒙古乌审旗,延气项目部不讲任何条件,立即安排车和人,连夜将电工从17队送到15队,为尽快开钻赢得了宝贵时间,受到了15队的感谢和公司领导的赞誉。
      三是以人为本抓管理,提高员工队伍的战斗力。中曼9队和17队过去一直都是粗放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刚进入斯伦贝谢工区施工时,无法适应甲方的要求,而把甲方规范的安全标准误解为无理规定,工作中出现违反甲方要求和不和谐的现象。项目部得知情况马上采取措施,深入开展以“强化三基、狠反三违、保证安全”为主题的安全生产竞赛,扎实开展以井控为中心的应急演练活动,组织员工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守则。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深刻分析,用血的教训教育员工、用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用 “谁安全谁光荣” 的舆论宣传员工。同时注重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个别谈心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说服教育,使大家终于从项目部领导言之凿凿的说教中,悟出了“安全虽然不能成就一切,但安全可以否定一切”的道理。通过项目部的全员努力,两个队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四口井施工下来,延气项目部从安全设施、岗位操作、现场管理等方面达到规范化,在中曼钻井队伍中处于领先水平。
      延气项目部远离公司机关,长年驻扎在生产一线,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切实履行了为井队保驾护航的职责。(钻井公司 胡智平)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