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03期 2013年
朴实无华质本真

      严善禄,男,40岁,四川成都人,1992至2005年,在四川省冶炼厂做铆焊工人,2005至2011年,在四川宏华石油设备公司当铆工,2011年来到昆仑公司从事铆焊工作,2012年被任命为生产安全部制作一班班长,先后参与公司2套ZJ70LDB、5套ZJ50LDB钻机的制造等重点项目。
  
    敢想敢干的先锋队员

  十月的成都虽是初秋,寒意却已咄咄逼人,与萧索的气候相反的是铆焊车间里却焊花四溅、热火朝天,此时,严善禄正带领制作一班同事对一台ZJ50JD钻机井架焊接打磨,这类钻机的焊接技巧,严善禄早已烂熟于心,但他从未想过按部就班,而是边做边想,不断对每一个环节的制作过程思考着,有时候一个灵感突来,一种既节约成本又提升质量的新想法就诞生了。
  在严善禄眼里,铆焊对于产品就好比医生的手术刀,下刀的正与斜、轻与重都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而焊口的高与低、深与浅、质量的好与坏都关系到整套钻机的运行安全与否,因此,从端起焊枪开始,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和疏忽,都要用心焊好每一道焊口。
  也许是严善禄20余年以来的执着用心,才有了他的骄人业绩,从2011年加入昆仑公司以来,各类钻机井架焊接检测一次合格率达100%,40刚出头的他,曾参与过多个国际钻机项目的焊接制作,铆焊技术早已锻炼的出神入化。
  2012年5月,在ZJ70LD钻机钢架与井架连接调试时,由于间隙比要求的非常高,一个顺序装不好,组装后的空隙可能就不达标。经过一番思索论证,严善禄从不变形、安装简便等角度考虑,采用先装钢架耳座,后装井架上连接座,结果安装下来完全达到客户的技术要求,还被列为大家学习的典范。
  要数令严善禄印象最深刻的,其实还是哥斯达黎加ZJ40CZ车载钻机,国外的很多技术要求跟其他钻机不一样,大家做车载井架的制造经验还不够丰富,但工期紧、任务重,每天加班加点,忙得不可开交,还要不断攻克一些技术难题。实在忙不过来了,就只有通宵达旦地干。今年3月份的一天,为尽快将钻机传动并车箱第一时间完成,严善禄带领大家焊接定位块,忙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休息一下又接着忙碌起来,就是凭着这样的干劲,终于将特种车辆拖延的时间追赶过来。
  
    刚柔并济的带班兵头

  严善禄的个子瘦瘦小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亲切,他没有架子,在班组管理中总是以理服人、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人、每一项工作,在班组同事相处中,他对每个人的脾性都摸得非常透彻,处理起问题来也非常得心应手。
  在日常工作中,大家喜欢跟他谈心,作为班长的他也总是把员工的话记在心里,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中的,他相信只要把员工的问题看做最大的问题,就一定能得到大家的爱戴。
  身为班长,他总是在工作中亲自示范、言传身教,在钻机制作中不管自己有多忙,只要有人请教,他都会耐心讲解,直到他们完全掌握为止,而自己再利用大家休息的时间把自己的任务赶回来。
  产品质量是班组的大问题,一些关键的焊接点上,严善禄总是叮嘱大家好多遍,还抽出时间到班组各岗位抽查,正是他这样的工作态度,班组员工也都变得积极主动起来,即使后来不用督促了,每个人也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他每天6点起床到公司,晚上十一点才到家,在时间那么紧的情况下,他依然不肯“安分守己”,回到家还是要躺在床头看会书,回想一下白天的工作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第二天更好的工作打基础。
  一次做网电房时,他们也在制做钻机,2个项目要求时间都很紧,严善禄根据每个组员工作的特点,将人员分为两个分组,一半人员做钻机,一半做网电房,场地有限,工期紧,他带领几个同事做网电房,最晚的一次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6点,一刻也不停地完善房顶、门条、窗户,调节各项配置,交货后,又亲自前往温江去调节服务,随即顾不得休息又投入到钻机项目中来。
  
    勤学苦练的高级技工

  严善禄的起点很低,他总是任劳任怨,持之以恒地学习不辍,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抱着对企业、对工作的热爱,他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已经成长为为数不多的高级铆工,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级技术人才。
  转过身来,面对如今的成绩,背后却满是沟沟壑壑的辛苦。为了心底的那份执着,漫长的20多年里,严善禄不仅挑战着自己的追求极限,也承受着别人难以理解的失落。父母年事已高,只有他一人照顾,娃娃已经读小学五年级了,因为平时没时间教育,孩子的成绩一般,但一有时间他都会尽快赶到家里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在工作中,严善禄通过不断学习,突破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各类故障在他手里根本就成不了问题。尽管如今已经成长为令大家羡慕的高级技术工人,但还是不断地学习,平时的工作中一直都是多看多问。
  在别人看来,严善禄很不平凡,但是他所做的事及所学的东西又是最平凡的,跟其他人相比,他只是用心一点,勤奋一点,辛苦一点,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加起来,他的今天才变得不平凡。在他看来,其实做一只脚踏实地的蜗牛甚至比好高骛远的人还要好,因为人经常忽略脚下该走的路,眼里只有高峰,而蜗牛却唯有扎扎实实地爬好脚下的每一步,才能登上山峰。(记者 郝东磊)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