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78期 2012年
百炼成钢绕指柔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一线工人,他们很平凡,总是波澜不惊地做着各自的活儿;然而他们又是不平凡的,因为他们日夜坚守在生产一线,为了公司大局,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重要任务,在装备制造的舞台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篇章。今年6月,这个班组被评为了昆仑公司生产部红旗班组。

用锲而不舍的精神焊接完美
  铆焊制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术活,事实证明,只有在长期的磨砺中孜孜不倦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才能制作出臻于完美的作品,制作二班副班长母太平就是这样“技压群雄”的人。
  今年初,昆仑公司接到了一份高压房项目的订单,客户规定从制作、安装、装修都由昆仑公司全部负责,可这类房子与一般的野营房有很大的区别,它们的科技含量高,内部构造复杂,考虑再三,公司领导决定把这个项目交给制作二班。而此时,班长张杰刚动完手术,班里的重担一下子都落在了母太平的身上,熟悉母太平的人都知道,凭借身上那股子锲而不舍的猛劲,他总能一次次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对制作二班来说,高压房项目不仅是苦和累的问题,更多的是制作中所遭遇的各类突发性挑战。客户对产品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不允许在焊接过程中有一点瑕疵,加上有些钢板非常薄,在焊接中稍微不注意,就有变形、焊穿的危险,因此,项目人员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每一步都谨小慎微,干得格外辛苦。由于是第一次做这类产品,客户对于房子的各项要求也没有足够的把握,因此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一次次的返工整改使母太平他们既感到委屈,又有些不甘心,但客户至上的原则再次使他们平和心态,以诚心和耐心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从第二套开始,制作二班、技术人员与客户进行了反复沟通,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在前头,从而避免了许多弯路,在房子的制作过程中,公司领导也不断思索着如何进一步改进各项工艺。不久,在昆仑公司总经理周总的指导下,母太平等人摸索到了提高质量和效率的诀窍,即每套高压房制作之前,先在内部打固定架,其次上板,然后进行点焊,最后再进行细节焊接,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当第四套高压房成型后,完美的制作令客户非常满意,二班的真功夫也真正炼出了火侯。

以分秒必争的态度提升效率
  无论是塔机焊接、钻机制造还是高压房项目,母太平都感觉到肩上的压力挺大的,班组成员操作技术都提高了,可效率还是不够高,作为一个企业,产品做得再好,如果没有利润,早晚也会被社会淘汰呀。
  这一点母太平心里比谁都清楚,一套高压房8-12吨,每一个焊缝都要像裁缝一针一线缝补一样,不能留一点瑕疵,他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如今早已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快者为王的时代,除了产品质量、观念创新、资金保障外,速度已经成为企业的基本生存法则,没有效率的企业就只能坐以待毙。
      别的公司能把效率提上去,我们为什么不能?母太平还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一天到晚带着班组成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思考,不懂的就刨根问底,一步步分析制作中的每个耽误时间的环节,把时间一点一点地挤回来。对他们来说,这些工作是体力与耐力的考验,更是技术与责任的考验,某个环节有一点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使整个进度停滞下来。为此,每次母太平都绞尽脑汁,不断把各类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此前的钻机、800泵底座、折叠水罐等,一路制作下来,收获颇多。
  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他的抢先战略的指引下,每次产品交付效率都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组。

借集体的力量攻坚克难
     “万江准备材料,赵显辉装修,严善禄做底座……”自母太平负责制作二班以来,每天上班前准时开班组早会,把一天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布置给大家,有了明确的分工,工人们的方向也就更加明确。
  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听取班组成员的心声也是母太平工作的一部分,由于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工人们压力非常大,和大家商量后,母太平决定,每天上午和下午准时拿出15分钟休息时间,让大家该抽烟的集中抽烟,打电话的集中打电话,休息15分钟后再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事实证明,每天耽误的这半个小时看是影响了进度,实际上由于劳逸结合的好,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了。
  数十年工作的沉淀,使他在处理各类问题时更加干练沉稳,在班里,有什么事,大家总是一块商量着来,每次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人人都抢着干,凭着那股子拼命三郎的干劲,他们一次次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由于班组管理人性化强,班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谈及这个班组管理的诀窍,母太平总是说:“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我不仅做一个螺丝钉,更要做一个扳手,把身边的所有螺丝钉上紧、上安全,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这样才不愧为一名合格的班组长。”

用责任与汗水换取交付
  精品意识与责任意识一直贯穿于这个班组的每一处。5月底,一套高压房还差3天交货,时间非常紧,为了保证产品的按时交付,制作二班每个人都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可没干多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由于一套钻机的泵底座马上要发货,另一个项目的人手不够,生产部领导跟他商量了一下,看看能不能从班里调几个人过去,母太平明白,此时,这边的项目也最缺人,但为了公司的大局,他还是马上把张伟等人临时抽调过去。
  班里人员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大家加班时间更要延长才能弥补过来。为此,母太平、严善禄、赵显辉等人从早上8点上班,一刻也不休息,白天天气炎热,他们埋头苦干,深夜蚊虫叮咬,他们毫不在乎,为了保证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总经理周克振也在现场坚守到凌晨,回去休息几个小时,凌晨四点又回到车间里,与大家地一起工作到第二天凌晨5点,终于保证了产品的按时交付。
  俗话说的好,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母太平说,人家古代的工匠做完产品都会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而我们不仅要留上可以追溯的标记,更要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在每一道制作工序中,用勤劳的双手缔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

用规范管理赢得好评
  红旗班组不仅表现在产品制作上,还体现在工作中的一点一滴上。每次走进铆焊车间,细心的人总会发现,大约占了整个车间四分之一区域的制作二班,场地总是那么整洁,工具柜及内部工具摆放得总是那么整齐。现场待加工的物料摆放规范,标识清晰,工具使用后立即归位,给人的感觉就非常舒服。
  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早已成为二班最亲密的家,大家养成了对工作区域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习惯,不仅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相对干净的工作环境,同时也给每位经过的人留下了良好印象。
  不仅如此,制作二班在工件摆放上也很认真,如小件的东西整齐码放在托盘或者钢板上,该放在哪里就随手放哪里,实际上也没怎么花费时间,由于分类明确,随时更新,物料清晰,通道畅通,每次焊接转运材料反而更方便,更省事,每次客户前来参观都会到此逗留一下。
  母太平认为,环境搞好了也会反过来促进生产,只有彻底杜绝技术与环境的死角,现场的管理才有景可看,以环境带动其他班组相互竞争,会使公司的现场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在焊花飞溅的道路上,这支不断前进的队伍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飘荡在美丽的焊海中。(记者 郝东磊)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