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70期 2011年
钻井液中真情奔涌
      2010年,中6队成功施工15口井,平均井深2500米;今年以来该队已开钻16口,交井15口,平均井深2300米。在这完成的30口井中,电测成功率100%。这在我们公司乃至陕北钻井市场来说是一个奇迹。中曼6队是如何实现这样的佳绩的呢?这里不能不提起这样一个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泥浆组长宋以强。
      宋以强,看上去就是一个很认真的人。06年高中毕业后就来到了中曼公司,在中曼8队做泥浆学徒工。08年从8队调到了6队,期间一直干泥浆工。2010年初,6队大胆启用他为泥浆组长。因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2010年度公司优秀员工。
      刚接受这样的重任,他心里很是没谱,加上武峁子(地名)周围的地层复杂,同一个台子不同方位井下情况都完全不同,这更加让他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肩上的压力重比泰山。
      困难面前勇者无畏。凭借着他的认真和勤奋,一道道难关在他面前全都退避三舍。
      今年一上手的第二口井就是一口3300多米的大位移井,为了确保井下安全和电测成功率,钻进至2800米左右时必须再次转换泥浆。在那几天里,宋以强成天围着泥浆池、泥浆罐、泥浆化验室、钻台上下转悠。捞砂子、看砂样、观察钻时、询问磨阻、做泥浆小型试验、加药品……连着三天三夜,他都没睡过一次囫囵觉。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之后,该井再次实现了电测一次成功,油层套管顺利下到底并完成固井。
      泥浆工作的好坏对钻井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业内把泥浆比喻为钻井的血液,这个比喻一点也不过分。如果泥浆处理不好,直接的后果便是井下复杂和事故。一旦出现电测不成功就需要通井,出现井下复杂和事故的后果更为严重。这些最终会影响到钻井效益。因此,一个好的泥浆工作人员也是井队效益的直接创造者。如何保证安全、降低泥浆成本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宋以强准确把握住了安全和效益之间的平衡点,并且把二者的关系处理的十分融洽。这得益于他平时的勤奋好学。
      高中毕业后的他,来到井队后对石油钻井作业是一无所知。他从做学徒工的第一天起,4年来的他无时无刻都在积累和学习。做了泥浆大班,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学习钻研。在他的宿舍里,我们发现关于钻井方面的书籍和学习资料把床头柜塞得满满当当。桌面上放着一摞公司发给井队的学习书籍,每本书中都是圈圈点点,油迹斑斑。其中有几本还是2001年前后公司印发的学习资料。宋以强很自豪告诉我们:“公司每次发的《中曼风云》我每次都认真收藏起来了,从第一期到现在的,每一期我都有的。”各种资料书籍保存得如此完好,这在公司来说的确是一个亮点,这也是中曼6队员工好学的直接结果。
      9月19日晚,正在施工的新151-048井需要转换泥浆。晚上10点左右,宋以强便带了把铁锹和手电筒一直在泥浆池以及泥浆沟边徘徊。他时不时地从泥浆沟中捞一锹砂子起来,并用两个指头把砂子搓了又搓。二开以后,他便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生活。巡回检查完工作现场后,他便回到宿舍翻开了书,一边看以便认真地做着笔记。因为勤奋,所有的书都被他翻得破烂不堪了。
      喜欢缘于一种热爱。这些年来,他对钻井液工作付出了满腔热情,求真务实、好学上进的他已经把激情与梦想深深扎进陕北的黄土地中,对中曼的真情和热爱伴随着奔腾不息的钻井液在纵古的岩层中奔涌。
                                         (文/图  孙涛)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