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总第159期 2017年
以工匠之心,把顶驱钻井装置做到极致

----记中曼装备顶驱项目专家级工程师蒋谊

 

      蒋谊,男,生于1974年11月,四川大学工程硕士,国内领先的顶驱专家,现在中曼装备研究院任专家级工程师,其研发的顶驱、游吊、液压动力猫道等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由于成绩卓著,他研究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技术还获得了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7年象牙塔,1份初心不可负

      1994年秋天,年仅20岁的蒋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大学机械设计专业,虽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他也看见了自己与接触到的专家之间的距离,为此,大学毕业后他又继续攻读了机械电子专业的硕士学位,每天学习到深夜,像海绵一样吸取着各类机电知识之水,尤其是他最喜欢的机电液的综合知识,运用越来越娴熟,这些技术的积累沉淀,为他日后研发顶驱高端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研究生一毕业他就来到石油行业,从车间实习助理干起,到技术员、工程师、主任设计师、项目负责人,一步一个脚印,技术积累和经验也渐渐沉淀下来。

零下40度,日钻进1016米

      在设计生涯里,蒋谊最钟爱的还是对于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研发设计工作。
      对他来说,每一次巨大挑战,都是对自己过往学习和工作的检验和洗礼,凭着永不服输的韧性,他对于顶驱的设计陆续运用到各大油田,并取得了突破。
      2010年1至3月,蒋谊作为技术支持人员,随两台4000米型号顶驱来到俄罗斯北方极地区新乌连戈伊苏格木油田,能够看着自己领衔设计的顶驱在万里之外现场作业,是蒋谊最难忘的事情,但在零下40度以下的恶劣环境里工作,他又有些提心吊胆,生怕哪里出现点意外。
      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他设计的这套顶驱经历了频繁的上卸扣、起下钻、下套管、固井、测井、钻柱遇阻解卡等操作,顶驱整机设备各功能均运行正常,并成功完钻13口井。
      其中,在格木油田23号井位完钻6口定向井的作业,累计钻井深20000余米,在格木油田6号井位完钻7口水平井的作业,累计钻井深25000余米,整个顶驱系统经受住了俄罗斯地区-40℃严寒的考验,该井队也创下日钻进作业1016米的记录。
      自担任顶驱及系列化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及主设计师后,他又随自己设计的顶驱前往川东水平段作战,该井为水平井造斜段始为4590米,斜井深1900余米,造斜88度,陈旧性地质构造造成井下情况复杂,起下钻频繁,由于顶驱高效钻进提前一个半月钻至设计井深,井队将钻井井深由6050米加深至6300米。该项目完成后,他又作为技术支持,在新疆塔二堪钻井,完钻3690米,该顶驱在川东作业达到了现场使用要求,并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7000米DQ450顶驱,16年沉淀终有成

      DQ450顶驱及系统集成了机械、电控、液压综合学科的工程设备,是钻井装备中的高端产品,该产品也是中曼集团工程钻井服务板块急需的钻井装备,为此,2017年初,装备公司迅速启动顶驱项目的研发制造工作。
      450吨机械顶驱和系列化直驱电动顶驱产品,是将来中曼装备主打的高科技产品之一,其意义非常远大,虽然团队的主设计人员有10多年的顶驱设计开发经验的专家,但是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的考虑到位。
      为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的万无一失,装备公司于2017年1月24日在装备公司组织集团领导、专家、工程服务等部门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对DQ450B顶驱及系统进行了设计评审,集团领导提出了对该项目的设计目标、实施要求等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对该项目设计及其团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如今,半年刚过,这也是蒋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也是顶驱设计最关键的半年时间,蒋谊带领整个设计团队,理智地处理了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一心扑在研发上。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群策群力、发扬各自长的围绕顶驱项目努力的工作,尤其是集团顶驱服务工程师把自己了解或维修其它厂家顶驱的现场经验毫无保留的传递,与设计团队一起工作、讨论,进一步提升了顶驱装置的设计质量和可靠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20日,图纸的设计、校对如期完成。
      横跨2000公里行程,考察400多个原件厂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DQ450B顶驱作为一项机电液综合学科集成的工程,有超过四百件零部件的总成,仅相关配套的外协厂家就有20多家,任何一个零件质量不过关,都有可能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所以每个零件的把控都非常关键。
      为确保顶驱整体产品质量,为了一个零件,装备公司成都基地周克振带队,蒋谊和他们周末连夜远赴千里,风餐露宿,赶往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等地考察洽谈,从产品质量、体系标准等方面进行仔细甄选。
就这样一家一家走,零件商一个接一个谈,有时候刚谈完上一家,来不及吃饭,就火急火燎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凭着骨子里那股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倔劲,不到1个月,400多个原件外协配套、零件供应厂家全部考察完成,并正式进入试制阶段。试制过程中对于外协厂家专业能力和质量管理的监控,对流程和质量的可追溯监督管理迅速开展起来。
      顶驱的试制就像钟摆,每秒敲打着蒋谊的神经,蒋谊也在随时思考着,这套产品还有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怎样更好地适应钻井和各类极端环境等等,无时无刻不在蒋谊的脑子里盘旋。宝剑锋从磨砺出,按照计划顶驱将在2017年10月完成总装与各种调试工作,11月进行工业性试验阶段。

1个市级工作室,5项发明专利

      一路走来,今年已经是蒋谊在顶驱行业的第16个年头了。
      16年来,他不断工作着,学习着,思考着,有过彷徨、抉择与迷惑,但更多的是对这份事业的果敢与执着。以前,蒋谊领衔设计的直驱电动顶驱系列化项目也曾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而这次开发的DQ450B顶驱技术将更加尖端,科技含量会更高,项目开发完成后,今年预计获得5项顶驱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奖励一批在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领军人物,鉴于蒋谊在顶驱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中曼装备的蒋谊顶驱创新工作室和解放军5719工厂、中国重汽等9家单位共同获得成都市创新工作室这一殊荣。
      蒋谊有一个7岁女儿,现在读二年级,因为工作量大,平时加班做设计工作很难照顾到家里人,跟女儿相处的时间很少,想起来也很愧疚。但他觉得做好工作、做出好的顶驱产品也是对自己的女儿树立了一个认真做事的榜样吧。
      16年来,认真总结下来,蒋谊却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做设计工作关键是要具备忍耐性、坚韧的意志力、责任感,否则在这条研发设计道路上是不会有所成就的,先学好做人,再做事,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面对未来,蒋谊告诉记者,每一项伟大的产品,都是由无数次千锤百炼、自我超越、反复沉淀积累而成,他虽然不能左右顶驱的未来,但可以掌控它的现在,作为顶驱的主要开发人员,他会好好珍惜中曼提供的这个舞台,抓住每一次机会,持续学习,不断创造,用工匠之心,把顶驱的每个系列都做到极致。(记者 郝东磊)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