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62期 2017年
巴德拉的铿锵玫瑰----记俄气项目副经理卢秀华

       卢秀华,女,42岁,高级工程师,1975年生于河南省太康县,9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中原油田采油厂、机械制造厂工作,2008年作为中石化国际事业部员工前往叙利亚项目工作,2013年11月,来到中曼集团俄气项目,在俄气项目作为仅有的2名女性之一。

       跟国内的繁华发达、绿意盎然相比,伊拉克巴德拉油田除了用高温、荒芜、苍凉,再也无法描述了。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连五大三粗的汉子工作起来都感觉困难重重的环境里,却有一位小鸟依人的女人,早已为人母的她,自俄气项目伊始就告别丈夫女儿,只身一人横跨波斯湾,加入中曼集团在巴德拉油田的大包工程中来,在这里,她更像沙漠里的一朵鲜艳的玫瑰,用自己的汗水,绽放出最美的芬芳。

乌姆盖茨港口的清关

       2014年,年仅39岁的卢秀华只身一人来到伊拉克。对她来说,这次去伊拉克,不是为了个性与冒险,更不是一个人旅行,而是对自己的一次历练与际遇。
       经过10多个小时的中转飞行,顺利降落在巴士拉机场,一出机场,从沙漠里吹来的热风唰地扑在脸上,卢秀华整个人感觉成了烧烤一样。
       与此同时,俄气项目所需的设备也同期通过水路抵达乌姆盖茨港口,大批物资等待清关运输到井场,凭着以前在叙利亚等地工作的经验,卢秀华觉得这些环节虽然有困难,但应该不会太大。
       但真正接触到了当地的规定,卢秀华才知道大大低估了其中的难度,一下子感觉到压力山大。每天面对的除了与他国截然不同的规定、超负荷的繁琐工作、单调的报表,更多的还要面对恶劣的天气、不可预料的疾病危险以及动荡的时局。
       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与要求下,她一切从头做起,有时候当地突然冒出来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问题,瞬间觉得无从下手。尤其是对于设备在伊拉克石油部注册工作,当地缺乏一个系统性指导的文件,她一步一步,边了解边解决,每天凌晨5点就从“热炕”般的床上爬起来,像打了鸡血一样跑清关,催货物,沟通进展,去甲方开会协调,经常到深夜12点还没休息。
       为了尽快完成这项工作,她把女人的身份丢在一边,全身心投入到整个项目中,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是还是按时完成了在当地的清关运输工作,这次清关,磨炼了她的意志,为公司在伊拉克当地的清关发运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下一步提供物资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泪水是最好的诠释

       2014年5月,伊拉克局势进入一个紧张时期,很多公司都从该国撤离了,但中曼人敏锐地察觉到了与风险共存的商机,都果敢地留了下来。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各行各业都存在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情况,尤其是和外界打交道的物资保障工作,瞬间变得困难起来。如果有从港口运来的井队急需的物资,卢秀华就跟随大车跋涉7个多小时,全程护送,跟护送相比,对她压力更大的是物资能不能按时到达。有一次,井队固井还有2天就要开始工作了,但是最急需的水泥材料迟迟没买回来,主要原因是当地的水泥标号质量全都达不到固井要求,而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外地的水泥全部都不敢进来。
       这可愁坏了主管这项工作的卢秀华和采购人员们,眼看着就要窝工了,这可咋办,非常时期必须采取非常手段,于是她带头前往各地跟商家洽谈交涉,以长期合作等承诺,苦口婆心终于说服供应商,最终,她的诚心终于打动了一家合格供应商,对方答应连夜进行送货。
       第二天早上5点,1500吨水泥顺利抵达基地大门口,终于到了,卢秀华、袁永峰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总算赶在使用前弄到了,可一下子来了那么多货怎么卸车呀,他们赶紧从井队调来2个吊车、3台叉车,迅速展开卸货工作。正常情况下,那么多材料一天之内很难完成,可事情偏偏不巧,听说当夜可能要下雨,水泥一旦沾上水可就报废了,看着这30多辆大卡车,卢秀华二话不说,立马带领公司兄弟们投入到了卸车工作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晚12点,1500吨水泥终于顺利运到库房里,并根据要求迅速转到井场。看到在最后时刻保证了水泥的按时到位,全身飘满了水泥灰的卢秀华脸上终于露出了疲惫的笑容,只是这个脸庞被泥灰沾染得根本认不出来了。
       凌晨,伊拉克少有的雨吧嗒吧嗒地下了起来,卢秀华回到寝室,终于安稳地睡了会觉。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卢秀华是个爱琢磨事的人,安排物资的时候她在想怎么才能更节约,建设标准化库房的时候,她在想物资怎么摆放更科学实用,她有想法,也不断地通过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俄气项目运行没多久,卢秀华就在自己的想法上露了一手。平时井队物资需求特别多,除了每月正常的更新补充统计,她更多的时间是分析这些物资的重复性和必要性。
有一天,卢秀华在查看需求表时发现,井队使用的相同型号的缸套活塞总是频繁购买,按照常理,这类东西不应该更换那么频繁,一问才知道是经常损坏造成的,使得这方面的成本在直线上升。
       经过调研发现,类似活塞缸套在国内和之前的伊朗地区使用一直正常,那么这种零件很可能应该是水土不服造成的,尤其是夏季最高60度的高温环境下,该零件有可能无法正常工作,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材质的缸套活塞不行,有没有其他材质的呢?但是经过调研,类似缸套活塞均是这种材料。
       卢秀华就不信这个邪,既然水土不服,一定要对症下药解决掉才行,那么大的地球难道解决不了这个小问题。她跟集团主管领导李世光汇报以后,李总迅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究评审,相关专家结合本地区极端的环境,创造性地将正常材料更换成陶瓷材料,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题,此后正常情况下再也没有出现过缸套活塞损坏的问题,为项目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也避免了设备损坏延误工期的风险。
       此后的设备物资购买,卢秀华就多留了个心眼,从顶驱到其他设备,她都从技术和当地环境的角度仔细研究,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设备在伊拉克的正常使用解决了很多问题。随着解决的问题逐步增加,卢秀华也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土专家,技术精通了,对这些设备的把关也更加得心应手。
       如今,每天早上卢秀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Daily Drilling Report,了解每个井队当天的生产进度情况,知道井队哪个环节即将用到什么物资,也好提前准备,设备物资方面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好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和协调解决。

二十三年始终在前进

       2017年已经是卢秀华工作的第23个年头了,在工作中的日积月累,使得她对于项目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针对伊拉克政局多变的实际情况,各井队正常需求的物资,她都会通知大家最好提前3个月做好需求计划,这样购买加上进口时间,甚至赶上假节日都能保障物资的按时到达,从而可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她还会给各井队定期发送物资动态,提醒各井队,对于此前提交计划有没有个别遗漏的情况,有的话就及时上报,她负责跟踪追回。
       今年9月,刚好赶上伊斯兰最重要的节日古尔邦节,伊拉克全国放假5天,假日期间所有政府部门休息,相关的商业关门放假,如果赶在这个时候准备物资只能到处吃闭门羹。还好,聪明的卢秀华早已经把相关工作做在前面,她早已经成功避开节假日,提前组织物料,所有物资均保证在节日前顺利到达俄气项目基地,保证井队随要随有,从而为俄气项目的钻井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今年夏天还是井队搬家的高峰期,按照甲方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