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总第220期 2019年
搏击中流立潮头--记西库尔纳油田中曼YAMAMA项目电气总监刘云
       2012年对刘云个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
       那时已经32岁的他,放弃了国内优厚的待遇,随中曼铁军来到伊拉克,重新给自己定了位:做一个敢于拼搏的追梦人。
       虽然走出国门前他听了关于伊拉克的种种不好:战后国家、高温炎热、贫穷艰苦……但他一点也没在意,理由很简单,做了那么多年电气工作,不能就这么在国内稳定地“荒废”下去,必须出去闯一闯。不管环境如何,既然那么多人能在伊拉克待下去,他相信自己一定也可以。

凌晨戈壁深处的紧急救援
  6年前的那个夏天,32岁的刘云背着一个大大的行李包来到伊拉克,在巴德拉油田中曼16队当了一名电气师。
  初到伊拉克,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又刺激,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井队上中外员工的热情和中曼大家庭的温馨很快打消了万里之遥的距离感,他很快在熟悉了环境后开始忙碌起来。那时队上的钻井装备已在国内使用多年,由于许多零件老化,平时的维护保养要求非常高,一不小心电气元件就容易断片,为了保证每个零件检查保养到位,这个河北汉子像派出所民警一样,开始对所有元件建立户口和健康档案,对它们按时体检和问诊,从而保证了设备所有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转。
  不仅自己井队上的事情积极处理,平时只要别人有事相求,这个电气“大拿”都会乐此不疲。有一天凌晨1点,忙了一天的他刚躺下睡去,这个夜里从来不关机的汉子放在枕边的手机一阵紧急的铃声突然响起,他听到铃声立即骨碌碌坐了起来,直觉告诉他,一定有事情发生。果不其然,按下接听键以后,电话那边传来邻井求援声,原来同在戈壁上钻井的兄弟井队在钻进中突然发生停电故障,此时钻头还在井里,情况非常紧急,他们队的电气师也在排查中,但是尚未发现原因。
  赶到井场后,刘云发现整个井场黑漆漆一片,柴油发电机由于触发了保护装置怎么也启动不了。井场电路错综复杂,只有根据个人判断进行逐步排查,他带着另一名电气师按照从外到内的原则打着手电筒凭着判断逐个检测,很快在PRC柜里发现一处UPS出现故障,再用电气检测设备进一步检测发现,蓄电池没有电。
  多年的专业经验告诉他,问题应该就出在这里,UPS故障导致的断路器跳闸估计是引起井场停电的主要原因,随即展开问题修复工作。
  凌晨3点半,当他把问题修复、蓄电池更换后,再次重新启动柴油发电机,发现不再触发停电保护,整个井场、营地全部恢复了供电,这时悬在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虽然一夜无眠,但因为帮兄弟井队解决了问题,这个黑脸汉子疲惫的脸上透露着丝丝欢喜,天亮回到自己的井队他继续坚持工作起来。

自改电机解决井队难题
  在海外作业的这些年,使刘云尝到了苦中作乐的滋味,他也一次次为能够帮助井队解决问题而累并自豪着,同时也感恩中曼为自己提供的这个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对于这份工作,他倍感珍惜。
  今年中曼YAMAMA项目启动后,由于计划的电气师签证问题迟迟无法过来,刘云临危受命调到这个项目,担任起了电气总监一职,在西库尔纳油田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在这里,面对诸多的电气问题他可没少费心,工作中有时候在国内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一件小事,在伊拉克却很可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有一次,19队在对设备试运转时,发现自动送钻冷却风机突然停止工作了。伊拉克的夏天空气温度高达50多度,地表温度高达70多度,冷却风机一旦损坏如不及时修复将直接导致许多电气设备温度过高而损坏,所以必须及时修理。
  刘云来到现场后立即用万用表检查,很快判断出是因天气过热导致风机线圈烧坏的故障,从以往经验判断,如果损坏不严重,就直接将线圈铜线替换即可完成修复,但是当他拆开以后才发现线圈已经全部烧黑了,多次尝试修复均无效果。这时,也就只剩下更换电机的一个方案可选。
  自动送钻冷却风机的电机很小,作为世界通用标准的该类小电机在国内五金机电城遍地都是,但是从国内购买加上报关出关少说也要1、2个月,现场根本等不及,只能在伊拉克当地购买,他和采购人员跑遍了多个城市却依然没有买到。后来经过多方查找询问,终于在一个机电供应商处找到一台大小差不多的电机,除此以外市面上再也没有其他现货,但是这台电机型号不对,且是380伏的电压,如果跟现场220伏的设备连接就好比驴头不对马嘴。
  但是此时再也买不到其他电机了,井场等着设备调试完成后开钻,情急之下,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改造电机,将市面上这台380伏的电机重新改动线路,焊接接头,转换转速和方向,彻底改头换面,把它改造成符合电压、转向、转速要求的风机电机。在别人看来这几乎是一件异想天开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他却行动起来,经过24小时的连续奋战,这台电机被他拆的七零八碎后,又重新改头换面、凤凰涅槃般的成为了一台新电机。
  这台电机很快被安装在了冷却风机上,现场设备也很快恢复了正常运转。

井架起升遇到的小插曲

  中曼19队在西库尔纳油田所使用的是一台老设备,且在俄气项目存放了将近一年,期间巴德拉油田的一次大雨使得当地平均水深近一米,尽管设备的电器件都加高存放,但是还是难免有一些遭到水泡,加上伊拉克的持续高温,造成很多管线产生了腐蚀老化。等19队项目启动设备运到井场后,刘云发现许多电缆管线用手一捏就碎了,有些配电柜产生了锈腐,导致接线柱出现问题,于是他在设备到达后,一边维修维护更换好罐面电机电缆,一边重新制作了插件进行更换调试,确保了设备能够第一时间恢复正常使用。
  除了设备材料的正常损坏,现场还有着更大的挑战等着他,尤其是一些电缆丢失后,也许是前几年有过整改和更换,他发现这套老设备的一些图纸与目前现场不符,造成一些关键线路不能很好地控制电磁阀等问题,有些电缆接头脱锡,他就先焊上去,尽可能地保证现场使用。
       但是这次在井架起升的时候现场还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设备对接完成后,整个井场人员各司其职,很快开始了起升工作,但是司钻在起升完井架后发现,刹把刹死了,怎么也松不开。
  此时井架虽然起升了,但是底座还趴在地下,井架仅仅起升了一半,就好比一个人总是驮着背直不起腰来,眼看着天黑了下来,大家心里都很着急,考虑到刹把系统跟电气有关,刘云就爬到钻台上一点一点检查起线路元件来。此时井架尚未通电,他只有用手机照明,连夜检查电压输入输出和电气设备,晚上23点终于发现一条电缆有点脱锡,另外比例放大阀没有工作,就连夜更换了比例放大阀,加固了焊锡接头。
  此时,他再次测试服发现一切正常了,刹把也能松开了。考虑到深夜起升底座不安全,次日一大早钻机底座顺利完成了起升,并进入了紧张的调试阶段。
  想想这些走过的千辛万苦的道路,刘云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专心干事,不怕问题
  经过多年的历练,使得刘云对待工作产生了一种坐看云起云落的自信,只要是电气方面的事情,到他这里就不再是个事,用他的话说,就是出了任何问题我都不怕你。
  因为井队电气方面的人比较少,电气师签证也没下来,所以刘云这个光杆电气司令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有一次动迁到19队的SCR房刚到,他就投入到接电缆、调试工作中来。与一般的设备相比,SCR房就像设备的心脏,四通八达地连着钻机上的各个设备,面对错综复杂的设备,电缆就成了其中的主要媒介。
  那天房体刚进井场时正好赶上中午,太阳火辣辣地晒的人难以承受,而接电缆主要在室外进行,还要爬上爬下,刘云也想等到傍晚凉快了再干,但时间根本不允许,当天到的东西当天就必须干完,这是他一惯的工作原则,也是井队设备安装调试的需要。天气实在太热,为了防止晒伤,工作中他在厚工服里还另外又套了一件T恤,以更好地抵御太阳的直射。可一天干完活下来,他还是感觉背上火辣辣地疼,脱掉衣服才发现背上已经全部脱皮、皴裂,全部被晒伤了。虽然很疼很疼,但也实在太累太累,他跑过去让井队医生涂一些药膏后,很快趴着就睡着了。第二天又是一条好汉,毫不在乎身上的伤痛接着干起活来。
  还有一次,在19队罐体连接的时候,他发现循环罐送电设备总是跳闸,就把罐上和里面30多个配电罐体逐个检查,外面检查完就钻到里面逐个去看。令人生气的是,由于长时间不用,罐体线槽里好几处电缆竟然都被老鼠咬烂了,里面碎屑又多,如果不及时清理并维修,很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