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CN
EN
RUS
首 页
关于中曼
关于中曼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业务范围
油气勘探开发
钻完井工程服务
石油装备制造
新闻中心
QHSE管理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加入中曼
采购招标
投资者关系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曼石油报
>
我以丹心筑匠心----记中曼伊拉克振华项目23队带班队长赵国华
年份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期数
总第219期 2019年
我以丹心筑匠心----记中曼伊拉克振华项目23队带班队长赵国华
今年是赵国华和家人天各一方的第十个年头了,对于石油人来说,这一切再正常不过,而这个33岁的敦煌小伙也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
6月3日早上,他亲了亲还在睡梦中的儿子,拉着那个用了多年的拉杆箱,踏上了飞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航班,此刻的他,是中曼伊拉克振华项目23队的带班队长。对他来说,敦煌和巴格达就是压在肩上的扁担的两头,虽然两边都很重要,但他十年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这一边。
“在烈日炙烤的伊拉克,我能感觉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中曼海外的一名老兵,这些年他见证了中曼的蓬勃发展,也收获了个人的成长成熟,在这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成为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寂寞与艰苦中成长
十年前,这名在甘肃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刚走出校门,就已经清楚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人生,出身农家,毕业文凭并不光鲜亮丽,要想出人头地,一切只能依靠自己的后天努力。毕业没多久,刚好赶上吐哈油田招工,他感觉机会来了,就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经过严格选拔,他被录取后分配到了新疆钻井作业。
成为石油工人,他深深明白,未来的工作也许十分寂寞与艰苦,但他觉得这点苦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年轻人就应该出去拼一拼、闯一闯。
“也正是那次选择,影响了我的一生。”站在东巴格达50度的烈日下,身高一米八七的他边工作边告诉记者,在他身旁,钻机上ZPEC RIG23的大字格外醒目,正在作业的现场设备管道仪表阀门纵横交错,曾经相似的工作场景也历历在目起来。
刚入油田上班,他发现那里标准要求高、设备保养严格,井控管理复杂,一时难以适应,为了让自己尽快上手,油田专门安排了一位老师傅培养他,由于老师傅教导有方,他踏实肯学,很快掌握了不少钻井技能。
独立上岗以后他工作更加努力,并在遭遇困难、克服困难的一次次轮回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自己也从外勤工、井架工成长为一名能够独挡一面的副司钻。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一次,他前往库木塔格沙漠一个叫做英七井的地方进行钻井作业,那口井处在沙漠地带,井场硬化很不理想,且50米以下就是流沙层,每次起出划眼都会出现新井眼,钻井难度非常大。 由于困难重重,仅仅4000多米的水平井他们打了整整半年时间,但最终还是安全顺利完成了使命,赵国华也从中领悟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稳扎稳打,就一定能够完成。
因为年轻,赵国华对苦和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对于安全他却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
有一次井队刚调来一名新提拔的司钻,由于业务尚未熟练,在下五寸钻具时因为操作失误,导致游车压弯了钻具,致使一吨的钻具压在了赵国华的脚上,不幸中的万幸的是,钻具刚好落在了鞋子边缘,钻具瞬间铡刀一样切掉了赵国华的鞋子边缘,并切掉了部分鞋子和袜子边缘的一层皮,如果钻具再偏一点,他的脚趾甚至整个脚都可能被铡掉,这次经历让赵国华终生难忘,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整个团队都把安全放在工作第一位,再也没有出现安全险情。由于工作出色,赵国华还被吐哈油田评为了先进个人,岗位也从内外勤工转为了井架工、副司钻。
伊朗闯荡的侠客情怀
从新疆一路走来一直到现在,记者在赵国华身上看到的更多是处变不惊的沉稳与对问题勇于面对的责任与担当。
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是因为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没有了任何外界的干扰,他才会在钻井之路上苦心钻研,取得更大的收获。在吐哈油田虽然四平八稳,他的职位也随着技术和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但他心里却总有一个出去闯荡的侠客梦。
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油田那么多,他想去闯闯。是的,外面即便是龙潭虎穴,我也要去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他心想。正当他踌躇满志、苦苦求索之际,一个偶然的机缘摆在了他的面前,中曼伊朗项目即将启动,正在招人。赵国华瞬间喜忧参半,喜的是出国的机会来了,忧的是中曼海外项目用人非常严苛,如果录取了岗位需要先降2级,从基层开始干起。
但他始终相信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管刚去降几级,只要有能力,属于自己的总会回来。就这么定了,我要去中曼,他咬咬牙,投去了简历。
经过层层面试审查,他一路过关斩将,很快成为了中曼大家庭的一员,被安排在了伊朗雅达瓦兰项目。
在别人眼里,伊朗这个神秘的国度处处都是美景,但是对钻井人来说,却是无比的艰难与枯燥。刚到中曼19队的雅达项目,大量高强度的工作就摆在了他的面前。在五十度高温炙烤之下,他和同事一起迎接配套安装的大考,设备晒得如火烤,人在“火炉”里将进度向前推进。
开钻以后,赵国华和同事本以为工作会轻松一点,但工作量却有增无减。那时,由于受到当地特殊环境限制,泵上的缸套活塞磨损损坏严重,尤其是打2开之际泵排量非常高,有时候一个班从6.5寸到7寸的的活塞就要更换2、3轮,更换缸套活塞需要对泥浆泵部分大件反复拆卸,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体力活,每次需要更换赵国华都会带领当地雇员冒着50度的高温第一时间完成。
在那样的极端环境下,他和当地雇员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他们技术不如中国兄弟,但是这些人聪明、踏实、肯干,对于井队每次交代的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对于他们这种工作方式赵国华至今依然怀念。在伊朗,虽然赵国华吃的是中餐,伙食也不错,但是高强度的劳动加上环境的艰辛,使得他消瘦许多。
三个月后,等第一个班完成回国倒班时,他特意称了一下体重,那段时间整整瘦了20斤,行李箱里的牛仔裤因为自己的“腰太细”,都已经穿不上了。 转眼之间离开伊朗多年,前几天,赵国华在中曼23队再次遇到了曾经在伊朗雅达项目的几位一个战壕的兄弟,离开雅达项目八年,大家也天各一方在各自所在的井队奋战着,这次能在23队再次遇到并一起奋战也算是一种缘分。
尽管过去那么久了,但是每个人对于在那里打的第一口井F13井都记忆犹新,20000cc的硫化氢、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但在平台经理、带班队长、司钻、副司钻、井架工和当地雇员群策群力下,大家还是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伊拉克的执着与坚守
这些年,赵国华跟着中曼铁军的步伐一直在行走,从未停歇。伊朗项目结束后,他跟着大部队转战到了伊拉克,从一处戈壁换成了另一片戈壁。地点变换不定,但他的工作热情依然未减。
因为对电脑、手机不感兴趣,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地质和工况复杂的石油钻井上,岗位也从一名司钻被提拔为了带班队长。中曼壳牌项目启动后,赵国华主动请缨,率先前往上海参与修井机项目的配套安装,并在安装完成后迎接了甲方在上海的验收工作,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安装配套经验。
设备发往伊拉克之际,他又马不停蹄地同期抵达巴士拉,投入到修井机的安装、调试、验收中。在马基努油田,作为带班队长的他更是加班加点,一方面严格遵守甲方要求,另一方面则加班加点投入到安装调试中。
壳牌专家验收严苛,虽然在国内他们已经验收过一次,但是在随后的二次验收中却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并从物品摆放、HSE、废品分类等均提出了系统化的新要求。
因为当时初次进入这一市场,赵国华和团队从头做起,积极按照甲方的要求进行整改,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针对设备方面提出的整改要求,他一方面根据情况积极联系装备巴士拉维修基地进行加工,一方面与国内采购积极协调,尽快将甲方提出的设备准备到位。
在工作中赵国华是个不安分的人,从厉行节约到团队管理,他都有着丝毫不差的一杆秤。在中曼马油项目,作为带班队长的他深深明白大包项目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在稳扎稳打带好队伍的同时,积极从柴油等方面力行节约,从技术和生产使用情况着手,仅仅柴油机使用节约技巧一项每天可节约10立方柴油,一年算下来就有3600立方。
海外钻井,技术能力是重点,在该项目的钻进中,赵国华遇到了至今记忆犹新的塔驽马地层,由于该地层发育不成熟,钻进时掉块非常多,一旦采取措施不当,就很容易发生井塌等严重事故,泵压扭矩一旦出现毫米级偏差也可能导致卡死,一方面他带领班组严格执行各项指令,另一方面紧盯现场,严格控制泵压扭矩,终于顺利通过了这一地层。
海外打井远离祖国,配件不好组织采购,最怕的就是设备损坏。在俄气项目期间,有一次他们在钻进到4980米仅有60米就要完钻之际,钻机上某国产顶驱的主轴却发生了断裂,情况非常危急。
项目上四处寻找,终于协调到一台tesco顶驱,此时钻机正在作业无法下放,高位进行作业、挂导轨爬上爬下安装非常困难,但是在他和
上一篇
null
下一篇
null
列表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
首页
关于中曼
业务范围
新闻中心
QHSE管理
人力资源
投资者关系
EN
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