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0月9日凌晨4点,我和同事吴明才从上海临港出发,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目的地满满的陌生,开始了此次巴基斯坦之行。
走出机场,项目上的同事和当地司机已经在出口等候。车子行驶在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卡拉奇的马路上,从沿途的高架桥举目远眺,城市风景尽收眼底,低矮的小楼密密麻麻,很有色达的感觉,偶尔看到一栋附近最高的建筑也毋庸置疑是附近的清真寺的穹隆高顶,穹顶上弯弯的月亮星星组成的国旗的元素与夜晚的星空明月交相辉映。
抵达项目部已经是北京时间零点多,项目负责人赵吴涛的整个团队都还在忙的热火朝天,为了等候我们,他们也没来的及吃饭,这令我们觉得很是不好意思。项目上的厨师做菜很是专业,美美的吃上一顿当地特色菜,睡上一觉,第二天正式开始了我们的采访行程。
二
在项目部的协调下,从卡拉奇前往UEP的计划次日便得以实施。2000多万人口的卡拉奇鲜有高楼,注定只能无限向着周边扩展,在城里穿行了1个多小时后,满眼依然是鳞次栉比的穆斯林聚居区。车子在马路上疾驰,我的眼珠也在飞速旋转,窗外不管是公交车、大巴车、大货车、三轮车、拖拉机还是其他车辆,当地人都会用彩色的粉末和饰品打扮的像个新娘子,与国内不同的是,当地公交车顶上也都坐满了乘客,看的我心里一惊一乍的。车子渐行渐远,离开卡拉奇之后,一股淳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车窗外,一些当地孩子在浑浊的河里洗澡嬉戏,一些体型高大的骆驼拉着平板车在马路上奔跑,田间地头的妇女头上顶着几十公斤的稻米平稳前行。
一路上,赶着羊群放牧的青年看到我举起的相机会马上配合地摆出拍照的POSE,露出满嘴灿烂的虎牙,穿着白袍的老者则一手捋着白胡子一手向我摆摆手表示致意与欢迎。4个小时后,在当地警车的护卫之下,我们顺利抵达UEP项目所在地信德省巴德里小镇。
该井场所在的马德里小镇是信德省有名的鱼米之乡,我们到来之际,稻谷正结满丰硕的过时,在周边稻谷丰收在即的时候,这口井也正以自己即将完钻的方式迎来了自己的丰收期。
三
在UEP项目的33队,平台经理马林惠热情接待了我们。
看着KHADI-2井顺利赢得了巴基斯坦市场的开门红,此前经历的所有难题与不眠之夜的他瞬间释然了。对于我们出行者来说,UEP项目最麻烦的问题莫过于安保。
这里虽然是鱼米之乡,但是执行安保任务的甲方大胡子警察们却不允许踏出井场与生活区半步。经过多次沟通,对方终于同意仅仅允许到井场对面100米的一个地埂上短暂拍摄,前提是他们派出了一名警察随时保卫。虽然无法自由行动,但是能出来一会儿总是好的,听到这一沟通结果,我们赶紧拿起长枪短炮朝着进场对面的田埂走去,身后果然有一名穿着Police制服的人拿着枪陪伴左右。夕阳西下,此刻金黄的稻谷闪闪发亮,伴随着稻谷的丰收与项目完钻的喜悦,我手中的相机“啪啪啪”开始响个不停,打心眼里我都想不断换着角度把这一美好的时刻记录下来。回到井场,开完拍摄行政许可证,甲方签完字,我们把手机留在营房,全副武装穿戴好劳保用品走上井场对钻井将士们的辛勤工作的场景展开采访与拍摄。
晚上21点,当我们再次全副武装来到钻台之际,却被甲方监督告知,今后现场拍摄不允许再进,由于本地浅层气频发,为了保证完钻的安全,如果进来必须使用防爆设备。这项规定瞬间给我们的采访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但是,困难再大,也必须想办法克服才行。正当我们在33队刚刚展开采访之际,从项目上得到信息,中曼30队PPL项目次日启动搬家工作,为了不错过这一重要时刻,随即决定启程返回卡拉奇。
抵达项目部已经是晚上9点多,此时,为了给当日辛苦装车次日发货的兄弟们壮行,赵吴涛在项目部组织了一场小型烧烤Party,希望大家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四
次日早上5点半,我们出发与车队汇合,作为中曼与巴基斯坦石油有限公司合作的重点项目,巴方还专门派出了军队全程保护。但运气不好的是,我们全程跟随拍摄搬家的计划因为俾路支省的大选而被迫中止,当地法律规定,在大选期间禁止任何外国人员进入该省,或者说,已经去到达的可以干活,没去的只有等大选之后方可进入。
作为协商结果,军方同意我们在半路跟拍部分,并在俾路支省与信德省交界处的路段下车对车队集中拍摄。既然如此,我们只有遵从军方要求,在军车开道的情况下,赶到车队的最前方,架好机器,等待车队的到来。此时,太阳刚刚升起,下车路段的周围,一个个穿着迷彩服手持钢枪的巴铁军人已经警戒起来。
很快,25辆满载ZPEC钻井装备的车辆开始浩浩荡荡开赴而来。相机、录像机、手机,瞬间在这个两省交界的路段上争分夺秒拍摄起来。中途拍摄完设备发运场景,我们被迫返回,整个大选持续3天,按照规定所有外国人进入PPL所在的俾路支省只能等3天以后。为了尽快掌握PPL情况,利用在项目上等待的时间,我们继续对项目上的各项情况进行了了解。第三天早上6点,期待已久的PPL之行顺利开始。
五
PPL营区位于高山环绕的一处山坳里。周边寸草不生,怪石丛生,手机也没有信号,营地仅有的一点WIFI信号也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里是不通的,不过这样也好,钻井将士可以抛开一切安心干活,我们则可以抛开一切安心采访。
在营区,印有ZPEC的营房摆放得整齐有序,据了解,中曼中外籍雇员、甲方人员加上第三方服务人员,这里总计在100多人。安顿好营房食宿,我们先去井场实地了解安装情况。井场位于群山环绕的半山腰上,距离山下营地两公里左右,但沿途坡高路陡,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平时均要求大家统一乘车上下山。正好赶上上班时间,我们穿着工作服、踏着皮靴、蒙着围巾、背着拍摄器材全副武装地跟着车队朝山上井场赶去。经过与井队平台经理游耀交流知道,这口井的名字叫Bela West X-1,翻译成汉语就是贝拉以西的第一口井的意思。站在井场的最边缘远远能够看到远处的营房基地,一条弯曲的丝带般的山路从系在半山腰上,一直延伸到脚下。
因为是附近第一口探井,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当中曼的勇士在场地上忙碌的对这套90钻机安装调试之际,甲方正在开山完善井场的建筑工人还在匆忙地建设中。
尽管十月底国内的气温已经下降到了10多度,但是此刻的俾路支省却依然烈日炎炎,我们在井场采访的时候,最高温度依然达到了41度上下,一天到晚大家不断喝水,但是却很少上厕所,显而易见,由于天气太热,体内的水分基本都在工作中蒸发掉了。
此后数日,现场采访每天都在继续,在井架安装中,以“蜘蛛侠”焦志亮、电气专家马宇冬、外籍雇员ZABI为代表的一线员工爬上爬下,穿绳打销,为钻机的起升开钻努力创造条件。平台经理游耀每天跑前跑后忙个不停,遇到关键设备的安装就亲自披挂上阵,带领兄弟们一起攻坚,作为儒将的他这边刚安排完工作,一转身又到其他地方继续忙碌去了,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在现场走个几十圈,每天在井场至少要走2、3万步以上。
连日来,中曼的将士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实际行动在PPL项目上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跟随他们的脚步,用手中的镜头和笔墨留下他们最精彩的瞬间。(记者 郝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