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非口号,实际行动显成效,近期,昆仑公司广大职工群策群力,打响了降本增效的攻坚战,员工们深入生产一线,从点滴做起,从源头做起,积极探寻将能创效途径,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个个降本增效小故事。
巧设计,解决呆滞物料难题
不久前,昆仑公司一台ZJ70D钻机浩浩荡荡从成都出发开赴新疆,顺利交付到客户手中,开始了一段新的钻井征程。从客户租赁的这台钻机起,公司已经从设计源头开始,展开了一场降本增效的大会战,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源头改良,从螺丝钉到H型钢、工字钢、井架到结构件都被陆续利用起来。
这件事还要从3个月前说起,在生产和库房人员共同努力下,往年由于设计变更、工艺更改、采购宽量等历史原因造成的呆滞物料全部被清点出来登记造册,并做成花名册分发到广大员工手中,从拿到呆滞物料清单这一刻起,库存的每一个螺丝钉,每一根工字钢都成了设计源头上光大研发设计人员的头等大事。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研发部门将产品从工序进行分解,从产品整机设计、各零部件设计到材料定额确定,分解到设计人员,优先选用库存物资,确保不产生冗余功能,不发生质量问题,不过度选材,材料利用率最优。
有一次,传动设计师兼标准化工程师魏明在对ZJ70D钻机进行设计的时候,手里就握着这份物资清单,在选材的时候她发现库存里有一批ZJ70D钻机的连接耳座和连接耳板,经核对加工后可用于在制的ZJ70D钻机的井架上面,而且从设计的角度讲一点也不影响其性能强度,完全满足了ZJ70D系列钻机相同零部件的通用性和标准化要求,就很快下达了将该批部件利用起来的设计单。
细思量,让生产库房更加规范
生产库存物资盘点结束后,如何对这些呆滞材料和陆续进厂的各类原材料科学管理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随着ZJ70D、40CZ、顶驱、震击器等多个项目的同时上马生产,库房场地显得越来越紧张起来,仅仅是大批量的钢板、钢材就占了库房的"半壁江山",一块钢板动不动数十个平方,以往,这些钢板躺在地上,每一层最多放几块木头,既难看,也很容易把木头压烂,让人十分头疼,那么,有没有好的办法把这些物品进行归拢呢?
在公司负责人周克振的支持下,工艺室助理工程师邓波经过调研,有了制作立体钢板堆放架的想法,计划用此方法对库房使用进行立体延伸,如果方法可行,仅用一些呆滞废料制作一批架子,每个架子却可存放10吨的钢板,承载10吨的设计也是邓波经过详细测算的,上面堆放过多会给起吊下料带来麻烦,太少则不能充分利用库房的立体空间,10吨则刚刚好,把所有钢板整齐规范的放在这些架子上,既方便吊装,又节约库房空间,整个库房看起来整齐规范。
利用呆滞物料制作的钢板堆放架设计出来并投入制作后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了库房里,很快被利用起来,非常方便库房的管理,同时节约了空间。
精部署,把利旧指标落实到人
降本增效,车间生产一线是主力军,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杨元军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从生产的角度把降本增效的指标分解到了每个岗位,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进来,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人人身上有责任。
一块尘封已久的耳座,一根落在角落里的矩管,在别人看来也许并不起眼,但是在车间一线员工眼里却都可以变成一件件精致的宝贝。
这个重新加工能用在ZJ50D井架上,可以让那个零件在ZJ70D钻机上岗,虽然麻烦一点点,但是修旧利废,能省则省,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可以为公司节约不少资金,所以大家做起来也格外开心。
在ZJ50JD项目上,在车间领导的鼓励下,下料班长刘光林带领班组对二层台的连接耳板、尾绳双座等材料进行了加工利用,铆焊二班班长宋克军带领班组对联轴器护罩、梯子总成等材料进行了加工利用,下料班长刘光林、铆焊三班班长李向前对泥浆泵护罩、绞车传动轴护罩等呆滞物资进行了焊接制作……
在ZJZJ70D钻机项目上,下料班长刘光林和铆焊一班班长张天顺从左右耳座、左右耳板等多个呆滞物料进行了优先使用……
在顶驱测试项目上,铆焊三班班长李向前从底座、机架到顶架的各项目,优先选用与图纸相符的库房存料,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仅仅这段时间,生产车间各类利旧呆滞物料共使用了6.2吨,在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原料库存,大大节约了成本费用,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次的降本增效活动的开展,广大员工都树立起了不光要挣钱、更要省钱的意识,养成了从身边小事做起,从降本增效开始的良好工作习惯。(昆仑公司 郝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