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每天清晨醒来,打开野营房的窗户,阳光总是热情洋溢地洒在脸上,在沙漠化日益严重的阿拉伯半岛,空气中弥漫着沙子的味道,天南海北的兄弟,异国他乡的知音,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虽然时过境迁,我的心里却恍如昨日,忘不了戈壁深处的荒凉与贫瘠,忘不了戒备森严的检查哨所,忘不了兄弟们跋山涉水的艰辛,于是整理思绪,用手中的笔如实记录这么一段在伊拉克的工作和生活的宝贵经历。
征程,苦中有乐
伊拉克,这个在公元前18世纪就建立了巴比伦文明的历史古国,如今却面临着不少困难。多年的战乱纷争,使得百姓们颠沛流离,许多医疗设施也在战火中摧毁,所以当地人最怕的就是生病,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当地政府也无力抵御外来传染疾病的入侵,只能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来降低这一概率的发生,所以刚抵达基地我们就被拉进医务室,每个人抽了一大管血液,发现无恙后,才发放最后的入境通关文牒,其实在出发之前,我已在三甲医院抽了不少血体检,虽然重复性的抽血检查让人感觉有些画蛇添足,但我一想到这个国家对于医疗设备严重匮乏的无奈,心里也就立马释然了。
看到我在朋友圈发的照片,许多朋友纷纷留言,伊拉克那么危险的地方,你不害怕吗?去这样的地方值得么?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看着车窗外经过的一辆辆装甲车和一枚枚火箭弹的时候,内心深处真的有些恐惧,但是转过身来看着身边那么多兄弟作为坚强的后盾,我的心里一下子踏实了,不仅赶走了恐惧,还激发了一种攻坚克难的进取心,虽然外部环境不怎么稳定,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营下,生活越来越好。
来伊拉克没多久,我带着蹩脚英语乘飞机前往巴士拉,唐僧取经一般历经多个检查站的盘查,穆斯林风格的巴格达机场终于隐隐约约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不可思议的是,刚到机场对面的停车场,我就看到航站楼浓烟滚滚,不会是遭到袭击了吧,还好从地勤人员处得到信息,是航站楼设备短路造成的火灾,明火已经扑灭,不影响飞机起降和旅客登机,原来是虚惊一场。
经过漫长的等待,飞机终于离开了首都巴格达的地面,但是飞行的忽高忽低,左摇右摆,有时还贴着地平面飞行,穿越山丘,吓得我冷汗直流,一旁的萨迪噶却习以为常,他一边把脚翘起来,要了一杯红酒一边打开skype跟地面上的朋友视频聊起天来,我这才发现飞机超低空飞行的好处,每个人都能上网,我还听到这人说飞行员曾经是开战斗机的,技术好得没话说,而他把飞机开成了印度火车的感觉自然也成了一种行为艺术了。
工作,后来居上
在环境处处掣肘的伊拉克,我们的中方员工毫无疑问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耳濡目染中,我也对中曼这个“老东家”的海外发展之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东曾经一度是欧美各大巨无霸石油公司的天下,最初尚未上市的我们,与这些老牌石油公司的体量相比,无疑扮演着“家境贫寒”的穷小子角色,要想让当地政府把油田这个“掌上明珠”许配过来,只能用实力来争取。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国际四大油服之一的某公司以雄厚的实力竞得巴德拉区块开采权后,却在首口井地层复杂的P08井上栽了跟头,损兵折将后黯然离开。尽管科班出身的我们面对如此大的挑战心里多少也有些打鼓,但也进一步激发出了兄弟们的斗志,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我们能做成的话,无疑会为赢得后续钻井市场打下坚实基础。果然,兄弟们不负重托,P08井一战成名,得到了客户的极大认可,连国际油服公司也不得不甘拜下风,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成绩来之不易,在巴德拉的日子,不仅一线的兄弟24小时冲在最前面,就连基地后方的支援,上到专家领导,下到办事人员,也不分昼夜,随叫随到,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井场,我们年纪轻轻的中方泥浆工、井架工一个个浑身沾满泥浆和油污,看起来跟一般的农民工没有什么两样,但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等学府的天之骄子,有些还是学成归来的“海龟”,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戈壁深处,他们抛弃了身上所有的光环,舍去了红尘中所有的繁华,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学技术,踏踏实实搞钻井,迅速成长为我们海外项目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大漠深处,这群不修边幅的高学历 “农民工”组成了钻井队最美的一道风景。
我们在伊拉克的纪录不断刷新着,俄气项目1期325天、2期290天、3期的185天的钻井周期,前无古人,后也不一定有来者,为甲方节省了大笔开发费用,也体现出一个企业技术实力。
生活,别有情趣
井场周围遍地都是两伊战争时期埋下的地雷,一不小心踩到雷,就有可能直接去见马克思,所以除了哨所军人、路边野狗,井场就只剩下勤劳的中国钻井工人以及招聘的当地的劳务工了,虽然井场不大,但是办公室、餐厅各项功能一应俱全,每天开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兄弟们坐下来一方面听着大厨用山东话讲述的奇闻趣事,一面看着卫星直播的中国节目,嘴里嚼着可口的家乡菜,心里十分痛快,吃饱不想家,即便有人往返井场基地耽搁了,错过饭点,师傅们也会留好饭菜翘首等待他们的到来。
考虑到周边的不安全因素,大家不允许私自出门,每天的路线也基本上局限在宿舍、井场、活动场地之间,偶尔逗逗跑来讨食的野狗以及误入的蚂蚁、蝎子,算是一个大乐子了。业余时间,工人们用铁疙瘩焊接了哑铃、单双杠、仰卧起坐凳等锻炼设施放在防空洞旁,每天晚饭后交完班,随着五六十度的高温逐渐散去,防弹墙和隔离墙之间的空地上就成了最热闹的场所。
也许是中西方人种的差别的原因,对于那些体型硕大的铁坨坨,我们不得不敬而远之,最多拿几个相对小一些的举上一会,但是西亚中东人种体格壮大的多,他们一次举起四五十公斤的铁坨坨好似家常便饭,这个“沙漠健身俱乐部”里最有个性的还数默罕默德,他此前是一名政府军人,各类枪械和火箭弹都使用的非常娴熟,有一次在跟ISIS的战斗中,从对面飞来的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他以为这次铁定要去见真主了。可24小时后,竟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手术医生告诉他,子弹距离心脏仅有2毫米,真主保佑他捡回来了一条命。那时对于家境贫寒的他来讲,当兵打仗是唯一的生活出路,否则就要饿死,死里逃生后,他刚好赶上中国企业招聘石油工人,就应征而来,从此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从此,他也真正意识道了身体和生命的宝贵,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了雷打不动的“政治使命”。
赶上中国节,倒班休息的兄弟们会举行包饺子活动,大家坐在一起,有人擀面皮,有人做饺子馅,有人包饺子,欢欢喜喜度过难忘的一天;如果赶上当地的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重要日子往往更加热闹,下班时间一到大家把桌椅搬到井场基地的空地上,座椅周边按摆着烤箱、烤炉、面包炉、炒瓜子锅、水果沙拉、羊肉串等供大家自由选取,有些伊拉克的同事高兴的时候,还会一手拿着羊肉串、一手拿着烤西红柿高兴地用蹩脚汉语演唱《两只蝴蝶》,滑稽的表情和蹩脚的汉语演绎着伊拉克版的笑声传奇。
友谊,风雨同舟
在伊拉克这片贫瘠的地方,钻井工程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常年的战乱,使得当地政府和军方在战后重建中一直谨小慎微,如今当地依然在执行战时的诸多规定,就拿国内司空见惯的柴油机来说吧,在当地确是严格限制的战略物资,打个比方,要想从巴德拉运送到巴士拉,首先要经过每个区域的政府许可授权,并经过N个荷枪实弹关卡的审核,这其中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前功尽弃,与此相比,射孔作业所需要的火工品的审查更是严上加严,但好在每一项困难我们都经历了,也都克服了。
战乱,也使这个国家的教育参差不齐,除了很少一部分人有幸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之外,当地遍地都是赶车驴车、骑着摩托车的普通百姓,遗憾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拼写。
项目启动之初,大家都为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人员而苦恼不已,但是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把当地百姓吸纳过来,认真系统地进行技术操作的培训,在中方员工的悉心指导下,数百名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