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1962年出生在河北的刘志义,人称外号“老头”,从17岁参加工作到如今55岁,已经接近40年的石油生涯,中国、印度、伊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肯尼亚、伊拉克······这些石油大国都曾留下过他奋斗的足迹,他将自己的全部青春甚至一生都献给了石油。
井场上“最浪漫的事”
1987年,刘志义就职于华北油田,那一年“老头”还是一个26岁风华正茂的小伙,年纪轻轻的他那时已经是一名钻井队的司钻。
当时,井队常常进行搬家作业,作为司钻刘志义自然会在搬家过程中指挥操作。负责车辆运输的调度长就认识了这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后来,你来我往两人关系越来越好,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26岁的刘志义当时还没有对象,在井队一线全是男生,找对象谈恋爱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调度长手下负责运输的女同志可不少,看刘志义人老实、干活踏实,可是打起了说媒的算盘。
果然,无巧不成书,又一次井队搬家作业,调度长带领着大批运输车辆来到了刘志义的井场,在众多的车辆中刘志义看见了一位23岁的女司机。无论是调度长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总之两人就这么对上了眼儿,还刚好两情相悦。
于是,两人渐渐熟络起来,每次车辆上井队的2、3个小时就成了两人的约会时间;井场就成了两人约会的场所。谈恋爱耳熟能详的鲜花、电影、咖啡、游乐场·····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绕着井场走圈、聊天成为了交流感情的唯一方式,这两个小时也成为了两人盼星星盼月亮能盼到最浪漫的事,单纯而又美好。
就这样谈了三年,两人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年他29,她26。时间长了,两人都把各自的工作忙碌和劳累当成了家常便饭,他们夫妻渐渐领悟到,石油人的浪漫,根本不在于朝朝暮暮的长相厮守,而在于彼此之间心心相印的理解与默契。
石油精神代代传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和媳妇儿相处30年间,我们俩关系很好,一次都没有吵过架,真的一次也没有。” 说这话的时候55岁的刘志义洋溢着满脸的笑容。
时光倒回1992年,两人的爱情结晶终于呱呱坠地,为原本就甜蜜的生活更增添了一份喜悦。
可是,钻井行业的性质不得不让他们聚少离多,为了孩子,媳妇儿的工作从山东调到了河北,而刘志义为了扛起一个家的责任,依然在山东工作,和妻儿就这样异地分居。2005年刘志义更换了工作单位到中国石油技术开发总公司,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异地分居也正式变成了异国分居,陪伴越来越少。
2005年在印度,2006年在伊朗,2007年在土库曼斯坦,2008年至2009年在乌兹别克斯坦,2010年至2014年在肯尼亚。每次出国在国外一呆就是7、8个月,就算回国也常常是在厂家对设备进行联调监造,一年下来能待在家里的时间只有20多天。
时光飞逝,转眼间儿子到了高考的年纪,刘志义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对于高考和孩子的成绩向来没有操过心,只是突然听说儿子也要报考石油学校。说来也不奇怪,父母都做石油行业,从小耳濡目染也早已被石油精神熏陶。
“石油行业危险程度高,人员流动性大,还经常不能按时休假,就算休假该你上班了你也得上班,就像爸爸这样。"这是刘志义留给儿子的一句忠告,并没有过多参与儿子对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最终,儿子还是选择了一所石油专科学校。
目前,25岁的儿子也正在某石油单位工作。至此,一家三口全部将青春都奉献给了石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石油家庭“。
24小时没合眼
2015年3月,刘志义加入了中曼大家庭,这一年,奔赴伊拉克巴德拉油田。2015年9月,刘志义进入中曼20队,20队的设备是一台老旧设备,因此他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20队的对讲机里最忙的除了平台经理以外就是刘志义了。离心机皮带断了,喊刘师傅,泵房导板间隙较大,喊刘师傅,钻机电子防碰不能归零了也喊刘师傅,哪里的设备出现问题了,总会见到他的身影。
今年9月22日,刘志义在进行自检自查过程中,发现2号泵的1号缸导板有拉痕,但是二开钻进正是需要大排量循环泥浆的时候,甲方不可能让2号泵停下来进行长时间检修,于是刘志义决定等起钻换钻具期间更换导板。这时,打开导板之后发现,2号缸和3号缸的导板也出现了轻微划痕,经验丰富的他判断动力端应该有异常,必须要停泵修理。
从22号早上八点开始换2号泵,更换一块泥浆泵导板最少需要5个小时,现在要更换3块,并且还要检查十字头的磨损情况,时间紧任务重,一口气干到了凌晨2.3点。这时,新的情况又出现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进行2号泵换泵时,突然发现1号泵水龙带跳得厉害,检查空气包之后发现里面的胶囊裂了,这时本来就紧张的工作更是火上浇油。于是所有换泵人员又紧急调到1号泵更换空气包胶囊。时间又过去了两个小时。等到新泵换好,刘志义已经整整24个小时没有合眼。23号早上八点新泵顺利开始磨合,20队借调了26队的一名机械师顶岗,想让刘师傅好好休息一下。刘师傅回屋休息了一个小时,九点钟又起来匆匆投入到了工作中。
八月十五月正圆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当中华大地还沉浸在中秋的节日气氛里,中曼钻井一线的将士们却坚守在生产一线,以实际行动向节日献礼。
中曼20队也不例外,甚至比平时还要忙碌。
那天清晨,20队的司机长在机房准备换机油的时候,发现水箱里面有油,经验告诉他们一定是发电机里面的油冷器坏了。
众所周知,一台发电机就一个油冷器,并且井队也没有油冷器配件。此时20队正在进行二开作业,正是设备负荷最重的时候,油冷器不及时更换少一台发电机运转就很有可能影响到生产时效。
从当地采购一个油冷器,来回至少要耽误十几个小时,这可怎么办呢?此时中曼19队已经进入到完井作业阶段,设备负荷轻,能不能问19队借调一个油冷器呢?这样就能节约大量的时间。
中曼19队爽快地答应了,并积极配合拆卸油冷器。晚上七点多终于拿到了19队送来的油冷器,刘志义准备给发电机换上19队送来的”救命稻草“。发电机处地方狭小,油冷器螺丝拆卸异常困难,又担心在拆卸安装过程中把密封拆坏了,虽然时间紧急但是也得慢工出细活,否则造成发电机的二次伤害就得不偿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八个小时之后终于将油冷器安装成功,设备运转正常。
天上的圆月高高挂起,在月光的映照下,刘志义回到屋里已经是凌晨三点了。(记者 杨润琪)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