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曼集团2017年上半年年会与年度科技会学习心得
2017年7月18日,召开了中曼集团2017年上半年工作会和年度科技会,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讲话发人深省。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诗经·大雅·文王》
在李董事长讲到决战在战场这一段时,脑海中首先浮现出这句诗,大意是说,世世代代做着诸侯的周朝子孙,虽说不甚尊显,但他们都能辅佐国家政事,谨慎从事。更希望那许多人才,生在这个国度里,成为国家的栋梁。正是这贤才济济的局面,使文王为天子的周王朝得以稳定、安宁。早些时候,集团下发了关于大学生培养的文件,由此便可看出集团对员工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在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但是缺乏专业领域的人才。李董事长在会上谈到的“抓三基达三标”,在我们看来,重点还是在人才上。
古人云“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可见人才的重要性,在国在企都是如此。
育“人”--抓三基
抓三基第一个抓的便是基层建设,指的是基层单位的组织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归根结底,便是“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两个方面,德与才。古人“成人者,在德在才,德先而才后”。中曼井队为什么会有“铁血之旅”之称?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靠的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吃苦耐劳的文化氛围。这便是德。上层建筑对员工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出现好的项目领导、好平台经理、好带班、好员工。如此以往,集团便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没有人从一生下来就是有才的,我们称之为“天才”的存在也是从小培养的结果,靠的是文化的熏陶以及自己的努力。在井队的良好氛围的熏陶下,首先会培养出“德士”,在不断的磨砺下培养出“才”,当德与才积累到一定的厚度之时,便是人才培养成功之日。一个人才的培养也如同炼钢一样,千锤百炼方能成钢。试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由上至下,皆是德才兼备之士,这样的井队一定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考验,“铁血之旅”便会突破成为“钢铁之师”。
因为行业特点和项目需要,年初以来,加入中曼的新人越来越多,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国籍、不同的经历,而且工作在不同的海内外项目上,要真正融入中曼的文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如何把他们从打工者变成企业的主人,需要不断地培训、引导、约束和激励。需要靠公司文化来去熏陶,需要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的磨砺,这样才能培养出新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并根据自身情况发展成为集团所需的在某一方面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第二个抓的便是基础工作,主要是八个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HSE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经营成本管理、基础资料管理、信息化管理。每个井队每一个单位都要有自己的制度,有HSE管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井队就像是一颗树,根茎叶甚至每一个细胞都有着自己的分工,如果“树叶”做了“根茎”的工作,这棵树距离死亡便不遥远了。“规矩”的作用便在这时真正的体现了出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由小及大才能保证井队这颗“树”茁壮成长。成长的过程往往是坎坷的,有时会有弯路,所以“规矩”在这时出来负责“树”的修剪工作。八个方面的管理便是“规矩”,规矩制定好了,严格按照规矩办事,井队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第三个抓的便是基本功训练。吹尽狂沙始到金。人才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拔苗助长是一大禁忌。人才的成长需要千锤百炼,实践中才能出真知,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真理。李董事长针对培训提出的想法一针见血,在现场进行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理论知识强的不一定现场操作过关,现场操作过硬的不一定理论知识过关。顺着李董事长的想法,我们认为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延续性与可操作性,不能在领导提出之后这件事便告一段落了,要有人负责跟踪与跟进。在京东准备开展快递业务之前,京东内外都对刘强东这项决策或多或少存在着质疑,甚至在开展决策会议之时有位总监对此提出了质疑并罗列出了质疑的理由,与会人员听的频频点头,最后刘强东说了一句,“我花钱请你来不是质疑我的决定的,是让你具体落实的”,所以当李董事长提出关于员工培训的想法之后,应该赶紧去落实,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人是个体,众人是集体,培训工作落实到个人最终会产生集体效应,队伍才能不断壮大不断发展。井队作为基层,更是应该积极响应,将决策落实到实处,落实到每一个人。由上及下,再由下及上,形成良好的循环。
当这三项基础工作做扎实、抓好了,井队就是一个攻坚啃硬的坚强团队,就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培“精”--结合古今中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狠抓三基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的汲取中外古今的精华来不断的发展自身。翻看中华民族的历史,为什么会有王朝兴衰?因为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便是自取灭亡。发展是什么?不是墨守成规,而是不断的创新。我国古代先人想着有一天能够在天空飞翔,现在有了飞机。儒勒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的书中提出了潜艇的雏形,现在也拥有了。要敢想,敢创新,这样才能有发展。
创新的中心思想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在我们的队伍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已经与壳牌等国际化的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在与他们合作的同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并在结合我们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发展成为自己的东西。发展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并存的,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是顺风顺水的,在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不能在弯路上越走越远。外国的月亮不都是圆的,外国和尚念得经不一定是好的。我们在学习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一定要心存辩证的思想,辩证的看待问题。发现好的要汲取,而不是照搬。发现不好的先不着急去否定,先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看是否可以解决,解决后是否可以应用在我们自身上。
当然不能仅仅是汲取,全盘否定自己也是不正确的。我们要不断的发扬自身的优点,不断的增长自己的短板。BLOCK12项目出台了适合本项目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周检查、月检查及季度安全检查,做好自查自改工作。在各项安全设施配备和日常安全培训上实行高标准,并狠抓落实,细致周密程度得到业主和甲方驻井代表的高度认可。说明我们走对路了,要积极的发扬。
创新精神的培养也相当重要,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永远会落后别人一步。并不是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创新,而是说我们要注重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国外的微软公司曾经让一个新入职员工开发word,新员工不明就里,询问上司具体应该是怎样做。上司的回应是没有要求。这是微软公司在培养员工充分的发挥自主创新精神的做法。对于这样的做法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我认为可以先将我们的有潜力的员工放在一些“重险难”的岗位上,给予他们充分的磨砺,这样更能触动他们的思想,让他们不自觉的产生出这样的想法,然后在问询经验丰富的前辈后,将自己的想法完善并付诸实施。BLOCK12项目,由于地层压力系数高,地层可钻性差,地质研磨性高,井下复杂情况较多,加之地处偏远、安全形势不好,在物资供应、设备维保、安全管理和施工组织等方面困难重重。在重压之下,为迅速打开局面,在项目领导的指导下努力提高队伍的独立作战能力,未雨绸缪,措施周密,确保了各开次钻井、测井、裸眼测试、取芯、固井等施工的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展示了中曼队伍在探井领域的技术实力。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BLOCK12项目会对“人”与“精”高度重视。
1、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强化“抓三基、达三标”工作,传承中曼钻井的优良传统,带好队伍打好井。不断增强老员工的自身素质,不断增强新员工的归属感。
2、密切关注项目人员管理,完善优胜劣汰的动态用人机制。不断培养各类有真才实学的管理操作人才,淘汰那些工作能力弱、业绩平庸的人,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