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CN
EN
RUS
首 页
关于中曼
关于中曼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业务范围
油气勘探开发
钻完井工程服务
石油装备制造
新闻中心
QHSE管理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加入中曼
采购招标
投资者关系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曼石油报
>
源于感恩始于爱
年份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期数
总第118期 2014年
源于感恩始于爱
第一份薪水埋下感恩的种子
刘维刚是2000年经人介绍进入中曼的,那年他刚高中毕业,大学没考上,家庭条件差又不允许复读,只能选择打工。
“当时很惶恐,第一个月竟然开了600多元工资,而那时当地人均月收入还不到200元!”刘维刚回忆起第一次拿到工资时的情景,依然很兴奋。“有工作了能挣钱了,而且挣这么多,还天天吃肉包子,一顿饭好几个菜,简直是天堂啊!”
兴奋之余他又感到惶恐:“这么好的工作能长久吗?不会被辞掉吧?”所以他就拼命干,他那时觉得,只有拼命工作,干出成绩,得到公司认可,才能保住在他看来来之不易的这份好工作。
这是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青年最朴素的想法。于是,每天,他干完自己的就干别人的,抢着给师傅和老员工打饭、打热水、打扫卫生......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刘维刚是8月份进入公司的,到年底干了五个多月,居然挣了5500多元,这些钱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了。
热爱,让他奋然一跳
人们往往对第一次印象特别深刻。这第一份薪水让那时急于想挣钱改变家庭状况的刘维刚激动、欣喜,也点燃了他干事的激情。
2000年底,刘维刚所在的井队打最后一口井的时候,由于遇到井下复杂情况,准备从上水池打入烧碱水进行处理,可不小心钻井泵的上水压盖掉到烧碱液里。当时是腊月十六,天寒地冻,朔风刺骨,大家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就是捞不出来。怎么办?刘维刚看着队长苏以才着急的样子,二话没说"噗通"一下就跳进烧碱池,要知道那可是寒冬腊月,陕北的室外温度已经超过零下二十多度,他的这一举动让在场的人都愣了。
刘维刚凭借对工作的一腔热血和敏捷身手,很快就将泵盖捞上来。等他爬出烧碱池,满身泥水立马就结上了冰茬。
在困难面前,刘维刚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同时也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信赖。
成长:从学徒工到公司副总
刘维刚还记得,那时的师徒关系是最好的,不掺杂任何因素,师傅真心教,徒弟真心学。师傅教徒弟的方法,现在看起来也有些“特别”,如果师傅喜欢你这个徒弟,觉得你是个人才,对你要求就越严厉、越苛刻,一旦你在某个方面做的不到位或者做错了,抬腿就是一脚,张口就骂,踹和骂就是爱护。当然,这种表达方式,有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当时的师傅大都文化水平不高,都是靠实干干起来的,有实践没理论,在带徒弟方面不怎么讲究方法。 所以,在这种近似“变态”的严厉管教下,学徒工一般两个月就能自己顶岗,刘维刚就是这样出徒的,他拼命地学,拼命地干,干完本岗位的就学着干上道工序的。
不到一年的时间,刘维刚就当上了井架工。
当时,国营油田很多协议工被解除合同,他们大都在钻井行业干了好多年,技术成熟,这些人进入中曼后,成了中坚力量,所以,那时的中曼技术力量是很好的。作为新员工,时时感到工作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一个人的能力往往就是在压力下迸发出来的。
“现在不同了,师傅带徒弟,都是哄着,”刘维刚说:“时代不同了,方法也得改变。”
师傅带徒弟,“一带一”,并且有严格的标准、程序和奖惩,这一制度,为中曼人才的培养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公司也看到,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瞬息万变,如果再靠经验工作,沿袭老的办法势必跟不上时代需要。但是民营企业要想吸引精通专业人才在当时谈何容易?
2001年8月,公司为了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决定选拔一批有一定文化基础、热爱中曼事业的年轻人到西安石油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刘维刚幸运地成为了其中一员。那时,学石油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还少,毕业后一般也都进了国企,没有人愿意到民企来,而民营钻井公司要想发展,没有高精尖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不行的,要想和国有企业竞争,在人才储备上就得向国企看齐,培养自己的后续人才队伍。
当时去了20个人,都是从各井队根据年龄、学历以及平时的工作表现等通过考试推选出来的。后来,中曼人称这次培训为“西培”,也叫“黄埔一期”。
现在,参加这期培训的人员大都成了公司的骨干,有的担任了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尽我所能,切实担当起了推动和服务公司发展的重任。刘维刚个人也在不断进步,由司钻到副队长,到队长,再到项目经理、公司副总经理。
困难,是考验一个人、一支队伍的最佳契机
当然,任何一家公司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曼也不例外。
刘维刚记得,2010年公司由于扩张迅速遇到资金困难,工资没有按时发放,有的人心里就开始浮动。这时,很多外部公司也趁机以高薪、配车为利诱来挖人。那时中曼品牌在陕北已经是响当当,名声在外。为了稳定军心,李总给大家承诺,工资不仅一定会如数发放,还要另加10%的利息。尽管如此,有的人还是经不住诱惑离开了。后来,工资和利息很快兑现,而那些去了其它公司的人,有的由于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有的则因为去的公司经营不善或者倒闭,又回到中曼。困难面前往往能考验出一个人的忠诚度。
刘维刚还清楚地记得,2012年底,已经是腊月十几临近春节,因甲方指标下达,为占住工作量,公司决定年前把设备运到钻井现场。这时员工早已冬休,为了做好大家的工作,石书义总经理早晨五点从西安办事处出发到延安,三个井队一个队一个队地开会做动员。由于队与队之间距离较远,路又不好走,三个井队跑下来已经是深夜,使大家的情绪从过节的氛围又回到工作状态。当时,陕北气温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坐在屋里烤着火炉还嫌冷,更何况在冰天雪地里冒着寒风搬动那些铁疙瘩,道路结冰,山路崎岖,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大家谁也没有怨言,他们发扬中曼人艰苦创业、攻坚啃硬、敢打必胜的精神,一鼓作气顺利完成了搬迁任务,为来年开工争取了时间,同时也在甲方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特殊背景特殊环境往往也能检验一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扎根中曼:源于感恩始于爱
从高中毕业来中曼,算起来已有15个年头,刘维刚对中曼的发展一直充满信心,全身心地投入,任劳任怨,指哪儿打哪儿。这源于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说:“无论中曼如何,我都要努力,中曼没有亏待我,我更不能有负中曼”。
他还向我们历数了在中曼工作这些年他们家发生的变化:2007年买了车,去年又换了新车,房子、车子在村子里都是最好的,还在上海买了房子。他说,如果不是在中曼,靠耍手艺做点小生意,这些想都不敢想。
“现在,有些人进公司先讲条件,先问待遇,不考虑自己有多大本事,能为公司做多大贡献,也不考虑你的付出对不对得起公司给你的待遇,这不是一种好现象。这样的人在什么单位也不会受欢迎”。
谈到未来的打算,刘维刚斩钉截铁:一如既往,脚踏实地,矢志不渝,扎根中曼。 (文/记者 冯新华 图/胡智平)
上一篇
钻工媳妇谈钻工
下一篇
null
列表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
首页
关于中曼
业务范围
新闻中心
QHSE管理
人力资源
投资者关系
EN
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