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云龙山,对一名游客来说,除了登山览胜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思绪。雪后初晴的午后,我漫步在蜿蜒的石阶上,穿梭于屋檐翘角之间,心随着眼前的青山绿水缓缓飞到了九霄云外。 兴许是穿越剧看多了吧,思绪在朱墙璃瓦间游离,我也仿佛回到了千百年前,并不断查验着那时的我到底是砍柴的樵夫还是云游的侠士。
因为在乡下老屋里长大,从小穿梭在徐州乡下的祠、堂巷道里,对于古建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面对半山腰的青砖碧瓦自然没有外地游客那种一惊一乍的感觉,可一走到放鹤亭下,我心中还是一震,这就是北宋大诗人苏轼的贬谪之所了,儿时坐在门前的大青石上,每每读到"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我都会禁不住遐想一番,《放鹤亭记》中那百里之外,千里一色、俯仰百变的放鹤亭,到底是何种模样呢?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与其相见。
今日得以相见,也算不枉此行了,一路走走停停,我对云龙山的了解也逐渐加上,除苏轼外,这里还吸引了其他一些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前来参观,刘邦、刘裕、董其昌、乾隆、李蟠等人或祭天或游历,还留下了不少佳话和墨宝,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在文革的铁锤下,它们很快被砸的稀巴烂,一个个被破坏的古碑就像民族的一个个伤疤还赤裸裸地耸立着,令人扼腕长叹。历史的灾难,必然要用历史的进步予以补偿,正是因为牢记过去,今日的家乡才发展的更加稳健。
山顶侧面,秦朝的瓦当,汉代的画像石,隋唐的石窟刻像,宋朝的屋檐翘角……,幻灯片一般跳跃在我的脑海,它代表着徐州文化,更代表着苏北文化、中国文化,民族文化的精髓是由布衣百姓是由共同缔造的,作为地方特色的云龙山自然少不了平民百姓的痕迹。比如张山人,人虽离去数百年,可他的茅草屋、四合院、石磨却完完整整地保存了下来,张山人的四合院是平凡的,也最能体现苏北的民居特色,与今天早已丧失了自我风格的大都市相比,它虽身卑位低,却在踽踽独行中完成了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这些年东奔西走,我没少游历名山大川、古镇庙祠,比较下来,徐州的云龙山算是存留遗憾较少的景区之一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我曾眼见着一座千年廊桥被改造的面目前非,历史遗迹常规的修缮自然理所当然,可把一座桥修缮成全新的之后,一座现代化的桥还有资格叫古桥么?也曾被中国名山的名头所欺骗,只有云龙山依然在不愠不火地存在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向世人昭示着无穷的魅力,或许是千古龙飞地的缘故吧,连后来的郁达夫、于右任、毛泽东、蒋介石、李可染等也先后游历,更是为郁郁葱葱的大山锦上添花。
云龙山,对徐州而言,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因为那些时光深处的记忆,竹简一样,一片一片地正串联成苏北的宝贵历史。
(郝东磊)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