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19
股票代码

(%)

总第52期 2010年
从《陈太丘与友期》想到的
      对于“迟到”这个词,相信我们都不陌生。上学的时候迟到,上班的时候迟到,与人有约的时候迟到,迟到好像无处不在。别人迟到生气,自己迟到着急。迟到现象真的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治愈吗?迟到现象的背后又反映了什么?下面这篇文章里也许对我们能有所启示:
      《世说新语》中有一篇叫《陈太丘与友期》的文章,原文是这样写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文章的大体意思是: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不遵守约定。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时,没信用,还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没有礼貌,是无信无礼之人。陈太丘的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
      文章告诉我们:要有时间观念,不守时就是不守信用。陈太丘依照约定的时间行事,当他的朋友没有如期而至,他决然离去。陈太丘朋友的迟到不仅是别人对他时间观念的蔑视,更是对他诚信品质的怀疑。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时间紧,时间意识强,对不守时迟到的行径深恶痛绝,但不守时的情况在我们身边却时有发生发生。可能有人觉得晚点没什么,迟到几分钟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可是从上面的文章中陈太丘与朋友交往的事件看,守时是信用的礼节,也是做人的基本的要求。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守时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时间观念,更能体现出这个人的道德修养。它代表了一个人的素质和做人的态度。
      在单位守时不迟到是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准时上班是单位对员工一项基本要求,可能每个人迟到都有理由,诸如家住的太远、身体不适、公共汽车时间不好掌握等原因。但是很多意外情况是我们能预料到的。例如:坐车会堵车,地铁人太多上不去车,搭乘电梯会超载等,之所以会因为这些原因迟到,是因为我们抱有侥幸心理,时间准备不够充分。而深层次原因就有可能是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迟到与否反映了一个员工的对公司规章制度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程度。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守时的人,就像鲁迅所说的:“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北京公司  邢微微)

copyright © 2021 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8116516号-1